廠區安全是廠務系統的重要工作之一,不過部分製造業的用地面積廣闊,不但會讓相關人員的工作負擔沉重,大廠區的巡檢也相當危險,而在機器人技術不斷精進,應用開始普及的狀態下,近年來開始有業者推出巡檢機器人,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就是其一,行銷業務處資深經理林書毅指出,透過機器人自主移動技術、感測辨識技術與無線通訊傳輸等技術的導入,巡檢機器人將可在特定場域執行巡檢任務。
林書毅表示,機器人技術在近年來已有大幅提升,並開始出現各式應用,家用掃地機器人或是營業場所可見到的服務機器人都已逐漸普及,相對於上述消費性領域,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則將產品聚焦於專業客製化服務的服務型機器人B2B市場,其產品主要應用於複雜環境,工廠的廠區就是其一。
林書毅進一步表示,目前工廠廠區的巡檢,不論室內或是戶外場域,多採人工巡檢,然而人力有其限制,不僅執行巡檢的頻率、完成度及正確率都有待提升,而且在巡檢範圍過大或天候等環境因素下,其工作都有可能無法被如期如質的完成,再者部分危險區域(如化學物管線或鍋爐等處)的巡檢,如以人員巡檢有受傷的風險,這些人員與環境因素,都讓人員巡檢的工作困難重重,因此在此類型區域中,以機器人巡檢將會是較佳方式。
對於巡檢機器人的技術研發,林書毅認為自主移動能力是關鍵,為了因應室內及戶外場域特性的差異,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採用不同的感測技術及硬體平台,室內應用以2D LiDAR結合室內移動平台為主;而戶外應用則以3D LiDAR結合具備越野能力及防水防塵設計的戶外型移動平台來對應。
以室內環境而言,由於其複雜度較戶外單純,除了地面平坦、可供定位的牆壁等特徵明顯外,風吹日曬雨淋等環境影響也相對較少。室內的巡檢任務除了設備、管線等巡檢工作之外,近期也有廠商發揮創意,將其應用於面板檢測。過去面板的亮點檢測主要靠品管人員逐一拍照檢查,後來則利用巡檢機器人,依序拍攝排列於路徑兩側的面板,再由品管人員或軟體判別面板的品質,林書毅表示這類創意應用的發想雖來自於客戶,不過也印證這類型智慧化設備所帶來的彈性優勢。
至於戶外的巡檢,則因為地形複雜度高、環境變異大,因此必須以較強固的移動平台搭配3D LiDAR才能符合戶外應用的需求。戶外型巡檢機器人非常適用於因人力問題導致巡檢頻率低,或是位處偏遠不易到達的場域,像是變電所、石化廠等,林書毅指出,如果能透過機器人來執行變電所的巡檢任務,平時在充電小屋中充電待命,執行例行或特定任務的巡檢,還可讓管理者從遠端即時掌握場域狀態,相當具有效率。一旦巡檢處出現異常狀況,管理人員除了可以從遠端掌握狀況外,也可即時接手遠端控制機器人,進行狀況的確認與處置。
另一關鍵能力則為可自動執行巡檢任務的感測及辨識能力,像是紅外線熱像儀可偵測線路及設備的溫度差異;可見光影像感測器結合影像辨識技術,可辨識指針、開關、數字掌握設備狀態;麥克風陣列結合聲音辨識技術,可了解設備運作是否有異常;此外還有溫濕度、酸鹼值、粒子、氣體、照度計、分貝計等感測器,如何依需求選用並整合相關感測器,則是巡檢工作是否能順利執行的關鍵。
除了各式感測器可滿足巡檢任務需求之外,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近期也推出另一款內建地磁感測器的巡檢機器人,透過地磁感測技術,此款產品可以偵測地底下的金屬管線的深度與管徑,對瓦斯、電力、自來水等企業的工程人員來說相當適用,可避免在施工中不慎破壞管線,對公眾造成危險,此外,政府工務單位也可利用這類型機器人,全面巡檢區域內的管線位置,測繪出正確的管線圖。
目前台灣智能機器人科技的巡檢機器人,可分別依場域需求選用室內及戶外的移動平台,再視其巡檢任務整合前述之相關感測器,最後針對應用場域及巡檢任務進行最佳化開發與系統整合;未來該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推出適用於不同巡檢需求的機器人。